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新欢时的无奈与痛苦。
前两句"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用凄凉的夜景开头:明月清冷,海风萧瑟。这里"君归泉路"指妻子已逝,"我飘蓬"形容自己像飘荡的蓬草般孤独无依。两个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凸显生死两隔的悲凉。
后两句"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转折写现实:虽然眼前有貌美如花的女子,但她们的心意却与亡妻完全不同。"如花"的重复使用很巧妙,前一个"如花"形容容貌,后一个"如花"暗指亡妻,通过对比强调:再美的容颜也替代不了那份独特的感情。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明月-海风"的凄凉、"泉路-飘蓬"的对比、"如花-不同"的转折,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死亡带走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那份无法复制的相知相惜。这种失去至爱后"看山不是山"的怅惘,正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