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一作子妻,一作君妻。),席不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一作既)不远,守边赴(一作戍)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一作月)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一作犬)亦得(一作相)将。
君今(一作生)往死(一作死生)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
勿为(一作改)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一作生)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一作子妻,一作君妻。),席不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一作既)不远,守边赴(一作戍)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一作月)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一作犬)亦得(一作相)将。
君今(一作生)往死(一作死生)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
勿为(一作改)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一作生)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现代解析
《新婚别》是杜甫写的一首关于战争拆散新婚夫妻的悲剧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尽了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奈与坚韧。
全诗以新娘的口吻诉说:开篇用"兔丝缠上低矮的蓬麻"比喻女子嫁给即将出征的丈夫,暗示这段婚姻注定短暂。婚礼的席子还没焐热,第二天清早丈夫就要去河阳战场。新娘甚至没来得及正式拜见公婆,身份都不明确。她回忆起父母从小把她当珍宝般呵护,如今却像被随意丢弃路旁的物品。
最揪心的是新娘的挣扎:她痛得肝肠寸断想跟着丈夫去战场,但又知道女人在军中会影响士气。最终她选择卸下嫁衣、洗去红妆,用最决绝的方式表白——"你安心打仗,我永远等你"。最后看着天上成双的飞鸟,感叹人间总有不如意,但这份感情至死不渝。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没有宏大叙事,只聚焦在新娘一夜之间的心理变化——从委屈、恐惧到毅然承担。那些洗去胭脂、收起嫁衣的细节,比任何豪言壮语更有力量。杜甫让我们看到:在战争的碾压下,最柔弱的普通人也能爆发出惊人的精神力量,这种温柔的抗争反而更显悲壮。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