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阳谈故山有怀

不听猿声已十年,偶随孤鹜下斜川。
山中别后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回忆和微妙感慨。

前两句"不听猿声已十年,偶随孤鹜下斜川"像电影开场:诗人已经十年没听过故乡山中的猿啼声了,这天偶然跟着一只野鸭,沿着弯曲的河流漫步。这里的"十年"不是确数,而是强调离别之久;"孤鹜"这个意象既写实又传神,暗示诗人此刻也是独自一人。

后两句笔锋一转:"山中别后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诗人说离开山里后,最牵挂的不是别的,竟是担心那些高大的松树会挡住圆满的月亮。这个担忧看似不合常理(松树怎么可能长到挡住月亮),却巧妙透露出三层心思:一是对山中景物的熟悉记忆,连松树长势都惦记;二是对"月圆"象征的美好时光的珍视;三是在说即便最美好的事物,也可能会有小小的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就是最后这个充满孩子气的担忧,把对故乡的思念化作一个具体而微的想象画面。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离家久了,最怀念的往往是一些奇怪的细节。诗人用"长松碍月"这个不可能发生的担忧,反而最真实地表达出了对故乡山水的魂牵梦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