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晓诗

步栏光欲通,曙鸟向西东。
烛灭传馀气,帷香开晓风。
繁花无处尽,还销寒镜中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的细腻画面,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传递出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美感。

前两句写天刚亮时的动态:走廊上的光影逐渐清晰,晨鸟开始东西飞动。"步栏光欲通"用光影的流动感暗示时间推移,"曙鸟"的飞动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这里没有直接说"天亮",而是用光影和鸟的活动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黎明的到来。

中间两句转到室内:蜡烛刚熄灭还有余烟,晨风吹动帷帐带来香气。这里通过嗅觉(余气、香味)和触觉(晓风)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房间里的味道,感受到清晨微凉的风。蜡烛熄灭的细节暗示主人可能彻夜未眠,为全诗埋下淡淡愁绪。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繁花在寒冬里早已凋零,只能在对镜自照时,在镜中看到它们消逝的模样。这里"寒镜"既指冰冷的镜子,也暗喻孤独的心境。诗人用"繁花"与"寒镜"的对比,表达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无奈,而人对往昔的追忆就像照镜子一样,只能看到虚幻的倒影。

全诗妙在处处对照:光影的明暗变化、鸟的飞动与人的静立、烛灭的余温与晨风的清凉、繁花的虚影与镜中的实像。这些细腻的感官描写共同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带着淡淡忧伤的冬日清晨,让读者在静谧的画面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