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期待的黄昏场景,核心是湘水女神(湘夫人)等待爱人的故事。
前两句"九嶷山天色渐暗,三湘水云雾含愁"用暮色和愁云营造出忧郁氛围。九嶷山是传说中舜帝安葬处,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这些地名暗示着这是一个发生在湖南水边的神话故事。
中间两句"她薄纱衣袖融入暮色,江水在身边潺潺流淌"用动态画面展现女神形象:罗袖与暮霭融为一体,暗示她的若隐若现;江水的流动声更衬托出等待的孤寂。这里用衣物颜色和流水声巧妙传达了女神惆怅的心境。
最后两句"约好在北边小洲相见,却只留下玉佩在香草丛"是故事转折。本应是甜蜜约会,结果只剩玉佩(或玉玦)遗落在芳洲,暗示约会落空。玉佩在古代既是信物也是决绝的象征,这个细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究竟是暂时错过,还是永远失约?
全诗通过暮色、流水、遗落玉佩等意象,将神话传说转化为一个关于等待与失落的永恒主题。短短六句就完成了从环境渲染到情节转折的完整叙事,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湘夫人的哀愁,又能联想到人间相似的等待故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