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为伯絅题雷峰经卷
剩铃系槛。
山半竦立,谁记年岁。
阑护峰趾。
试看岸柳,汀芦病秋意。
相轮径坠。
吹散贝叶,钤遍宫玺。
蟫避椒纸。
更谁妙擅,经生旧京体。
倦客最无藉,证取前游图画里。
还似那时,夕阳孤影倚。
罨万古云烟,低映湖水。
劫风搥碎。
振大海潮音,重现弹指。
洒杨枝、暗尘徐洗。
山半竦立,谁记年岁。
阑护峰趾。
试看岸柳,汀芦病秋意。
相轮径坠。
吹散贝叶,钤遍宫玺。
蟫避椒纸。
更谁妙擅,经生旧京体。
倦客最无藉,证取前游图画里。
还似那时,夕阳孤影倚。
罨万古云烟,低映湖水。
劫风搥碎。
振大海潮音,重现弹指。
洒杨枝、暗尘徐洗。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衰败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人生感悟。
上片写景:
1. 开篇"剩铃系槛"用悬挂的铃铛点出寺庙的荒凉,暗示这里已经少有人来。
2. "山半竦立"写寺庙依山而建,但已记不清存在多少年了。
3. 通过"病秋意"的柳树芦苇,烘托出萧瑟的氛围。
4. "相轮径坠"以下几句,写佛经散落、印章遍布,连蛀虫都避开经书,说明这里曾经香火鼎盛,如今却已破败。
下片抒情:
1. "倦客最无藉"转入抒情,写疲惫的旅人无处寄托,只能在画中寻找往日记忆。
2. "还似那时"带出回忆,当年夕阳下的孤影与现在重叠。
3. "罨万古云烟"将时间拉长,寺庙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
4. 结尾处笔锋一转,写虽然建筑可能毁于劫难,但佛法精神("大海潮音")永远存在,就像杨柳枝洒下的水滴能洗净尘埃,给人希望。
全词特色:
- 今昔对比强烈,从破败景象引出深刻思考
- 意象选择精准(铃铛、柳树、经书等都很贴合寺庙主题)
- 最后转折巧妙,在衰败中看到永恒的精神力量
- 语言凝练,每个画面都饱含情感
这首词教会我们:物质会消逝,但精神可以长存;面对变迁,我们要学会在怀旧中寻找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