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南轩喜雨 其四

使君保障仍茧丝,可怜民屋如罄垂。
今朝一雨秋事了,便可高咏丰年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官员治理下百姓的困苦和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希望。

前两句"使君保障仍茧丝,可怜民屋如罄垂"直白地批评了官员:虽然号称在保护百姓,实际却像蚕丝一样把百姓越缠越紧。老百姓的房子破败得像倒扣的空碗,生活十分艰难。这里用"茧丝"和"罄垂"两个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官府的压榨和百姓的贫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今朝一雨秋事了,便可高咏丰年诗"写一场秋雨解决了农事难题,让人终于可以欢庆丰收。这场雨不仅是自然界的甘霖,更像是对苦难的救赎,让紧绷的生活突然有了转机。

全诗通过强烈对比:官员的虚伪与自然的慷慨、百姓的困苦与雨后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感——在最绝望的时刻,一场及时雨就能让生活重现光明。这种对百姓苦难的真切同情和对自然恩赐的朴素感恩,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