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仲则集即效其礼

骆丞词笔未登科,长爪通眉憔悴多。
《锦瑟》春心迷断梦,铜笳霁吹入悲歌。
才难为用应缘傲,诗到能穷始不磨。
几许宰言图作佛,圆成竟让病维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字仲则)的朋友模仿他的风格写的,主题是感叹黄仲则怀才不遇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才子的悲剧形象
前四句用比喻勾勒黄仲则的遭遇:像初唐骆宾王(骆丞)一样有才华却科举失利,像李贺(长爪通眉)那样身体瘦弱。他的诗如李商隐《锦瑟》般朦胧忧伤,像边塞铜笳声一样悲凉。这些典故共同塑造出一个"落魄才子"的形象。

2. 对命运的抗争
五六句是诗眼:黄仲则的才华不被重用是因为他孤傲,但正是这种困顿生活("能穷")反而让他的诗作不朽。这里用矛盾修辞法,把"穷"(困境)和"不磨"(不朽)对立统一,凸显悲剧中的光芒。

3. 佛学式的解脱
最后两句用佛教比喻:普通人求神拜佛想成佛("几许宰言图作佛"),但真正修成正果("圆成")的反而是黄仲则这样带病修行的居士(维摩诘)。暗示他的苦难人生反而成就了艺术高度。

全诗用"悲"与"傲"作为核心矛盾,通过历史人物类比、佛教哲理升华,把朋友的不幸遭遇转化为对艺术生命力的礼赞。最打动人的是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诗人往往与苦难相伴,但正是这种苦难让他们的文字有了穿越时间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