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

东作农家处处忙,金珠非是疗饥方。
京华只识笙歌乐,岂识男耕与女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与城市的鲜明对比,传递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前两句"东作农家处处忙,金珠非是疗饥方"直接展现农村繁忙景象——"东作"指春耕,农民们都在田里忙碌。但诗人尖锐指出:那些金银珠宝(象征权贵的财富)并不能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暗示劳动才是生存的根本。

后两句"京华只识笙歌乐,岂识男耕与女桑"将镜头转向京城,权贵们整天听歌看舞(笙歌乐),根本不知道农民"男耕女织"的艰辛。"岂识"二字充满讽刺,揭示出上层社会与底层劳动者之间巨大的认知鸿沟。

全诗就像一组对比鲜明的社会纪录片:一边是弯腰劳作的农民,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权贵;一边用汗水生产粮食,一边挥霍着民脂民膏。诗人没有直接骂人,但通过这种强烈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这种用事实说话的表现手法,比直接说教更有力量。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