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庄重的皇家祭祀场景,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祥和气象,同时通过对比彰显了本朝礼仪的崇高纯粹。
前两句"礼行肆类又称禋,喜见承平景铄信"直接描写祭祀场面:各种礼仪有序进行,香烟缭绕的祭祀现场让人真切感受到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称禋"指升烟祭天,"景铄"形容光辉盛大,这两个词生动渲染出祭祀的庄严氛围。
后两句"堪笑汉人誇肸蚃,何如明德远精纯"运用对比手法:诗人认为汉代人自夸的祭祀盛况("肸蚃"指祭祀时香气弥漫),远不如本朝祭祀所体现的崇高德行("明德")和纯粹精神。这里的对比既突显了当朝礼制的完善,也暗含对当下太平盛世的自豪。
全诗通过具体生动的祭祀场景描写,以及古今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皇家礼仪的隆重庄严,又表达了诗人对当代文明礼制的赞美之情。这种将具体仪式与抽象赞颂相结合的手法,让庄严的祭祀活动具有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