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更衣亭

直上禅关一径深,大王风好且披襟。不惭冠冕完人相,岂藉袈裟证佛心。

到此诸公谁解脱,空余七字付行吟。独怜我是新亭客,怅望河山异昔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一座禅寺的亭子,触景生情引发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写登山所见。诗人沿着陡峭的小路登上山顶禅寺,迎面吹来畅快的山风,他敞开衣襟享受这份清凉。这里用"大王风"形容山风的豪迈,暗示诗人此刻心胸开阔。他说自己虽然穿着体面的官服(冠冕),但不需要靠僧人的袈裟来证明自己有佛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信。

第二层(五六句)转为怀古。诗人站在亭中想到:古往今来多少达官贵人(诸公)到此,可又有几人真正获得解脱?如今只留下前人题写的诗句(七字)供后人吟咏。这里透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也暗含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层(最后两句)抒发家国情怀。诗人自称"新亭客",借用东晋名士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对山河变异的忧思。看着眼前的山水与往昔不同,流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惆怅。这种将个人感悟与家国情怀结合的手法,让普通的登山题材有了更深的内涵。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登山这件小事,把自然风光、人生感悟和历史沉思完美融合。语言看似平实,但"大王风""新亭客"等典故的运用,让简单的景物描写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落在对山河变迁的怅惘上,既有人生无常的哲思,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读来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