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

蔼蔼堂前木,时至忽成林。
首夏方澄和,凯风散幽襟。
我爱白日静,触物每微吟。
息影盘石边,时鸟怀好音。
鼠壤有馀蔬,东醪聊自斟。
虽无高世轨,抚已安夙心。
先师有遗言,谋道匪自今。
已矣何所羡,林栖岂何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初夏时分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满足感。

前四句写景:堂前树木茂盛,不知不觉已长成一片树林。初夏天气清爽宜人,和风吹散了心中的烦闷。这里用树木的生长暗示时光流逝,用"凯风"(和风)表现身心的舒畅。

中间六句写生活状态:诗人喜欢白天的宁静,看到景物总会轻声吟诗。他悠闲地坐在大石头上休息,听着鸟儿悦耳的鸣叫。家里有吃不完的蔬菜,还能自斟自饮喝点酒。虽然比不上那些隐居的高人,但自己觉得很满足。这里通过"盘石"、"时鸟"、"鼠壤"等朴实意象,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最后四句写人生态度:诗人想起孔子"谋道"的教诲,但觉得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在树林里简朴生活就很好。"已矣何所羡"表明他放下了攀比之心,"林栖岂何深"说明这种隐居生活并不需要多么高深。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日常场景,却透露出深刻的生活智慧:不必刻意追求超凡脱俗,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淡泊的心态,把普通的初夏时光写得充满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