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重游旧地罗家诺园林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怅惘。
前两句点明场景:诗人傍晚时分再次来到这片稀疏的树荫下。"萧疏"二字既写树木稀疏,也暗示心情的寂寥。三四句是诗眼:夕阳的光影还能用画笔记录,但流逝的时光就像河水一样无法挽回,道出了对光阴易逝的无奈。
五六句用两个细节生动刻画环境:玉佩碰撞声消失在密竹深处,脚印模糊在厚厚的青苔上。这两个意象既真实描写了园林幽静,又暗喻往昔记忆正逐渐模糊消散。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只有远处的青山依然苍翠,不畏严寒地聚集成簇。这里用青山的恒常反衬人事的变迁,在怅惘中透出一丝慰藉——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处的树荫、溪流,到脚下的竹径、苔痕,最后推向远山,在空间推移中完成时间感的营造。诗人用"光景可绘而流水不回"这样通俗又深刻的比喻,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那种"物是人非"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