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岭庵

千尺长松矗太清,倚松栋宇与云平。
凭阑只恐西风起,吹上青冥九万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高山松林间的庵堂(小寺庙),充满奇幻的想象力。

前两句写实景:千尺高的松树笔直插入天空,庵堂的屋檐靠着松树,几乎和云彩一样高。这里用夸张手法(千尺高的松树)突出山势险峻,庵堂仿佛飘在云端,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

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扶着栏杆时,突然担心西风会把整座庵堂吹走,像大鹏鸟一样直上九万里高空。这里把木质建筑比作风筝,把山风比作神话中的扶摇旋风,让静止的景物瞬间获得动感。明明是不可能发生的场景,却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展现出诗人孩子般的奇思妙想。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松树顶天""屋檐齐云"的夸张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山寺之高;二是最后突发奇想,把对高处的恐惧转化成浪漫的飞翔幻想,让普通的登山体验变成了充满童话色彩的冒险。就像我们站在高楼时会幻想"如果掉下去会怎样",诗人把这种本能恐惧变成了诗意画面。

邓柞

邓柞,字成材(《栟榈集》卷二○),沙县(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授建昌军签判。金人破洪州,弃官归。李纲宣抚湖广,辟为属,通判静江。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由通判吉州擢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历知泉州、隆兴府。有《焦桐集》,已佚。事见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今录诗八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