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游人久不归(一作贺朝或贺朝清)

乡关渺天末,引领怅怀归。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
稍觉私意尽,行看蓬鬓衰。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乡的深情,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故乡远在天边,诗人伸长脖子望着远方,心里满是回乡的惆怅。"渺天末"这个比喻很形象,把故乡比作视线尽头的小点,凸显距离之远。

中间四句写现实困境:长期漂泊在外,眼看着四季轮回("物色屡芳菲"),自己的思乡之情刚淡下去一点,却发现两鬓已开始斑白("蓬鬓衰")。这里用头发变白暗示时间流逝,比直接说"多年未归"更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情感爆发:为什么站在千里之外,会突然控制不住流泪沾湿衣裳?这个反问句特别打动人,把游子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伤心",而是用"伫立沾裳衣"的动作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悲伤。

全诗就像一封寄不出的家书,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最妙的是最后那个流泪的细节,让所有背井离乡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可能是在异乡看到某个熟悉场景,或是闻到某种气味,就会突然破防。这种真实细腻的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直击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