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初夏

谁在纱窗语?
是梁问、双燕多愁,惜春归去。
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
听半部、新添蛙鼓。
小白蔫红都不见,但愔愔、门巷吹香絮。
绿阴重,已如许。
花源岂是重来误?
尚依然、倚杏雕阑,笑桃朱户。
隔院秋千看尽拆,过了几番疏雨。
知永日、簸钱何处?
午梦初回人定倦,料无心、肯到闲庭宇。
空搔首,独延伫。

现代解析

这首《金缕曲·初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闲愁,读来像一幅带着淡淡忧郁的水彩画。

上片开头很巧妙,用"纱窗语"这个细节引出全篇——诗人听到窗外声响,以为是燕子因春天离去而忧愁低语。这里把燕子拟人化,其实是借燕子表达自己惜春的心情。接着镜头转向户外:荷叶已经铺满板桥边的水路,蛙声阵阵,春花凋零只剩柳絮飘飞,绿荫越来越浓。这些意象都在说:春天真的走了,夏天来了。

下片转向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诗人想起从前在花丛中游玩的地方,如今栏杆朱户依旧,但秋千已被拆除,暗示物是人非。"簸钱何处"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可能是回忆从前和伙伴玩游戏的场景,现在却找不到那种快乐了。最后写午睡醒来后的慵懒,连院子都懒得去,只能独自发呆。这个结尾把那种无所事事的闲愁写得很传神。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在写夏天到来,却处处透着对春天的留恋;明明在写眼前景物,却总带着对往事的追忆。诗人用"双燕多愁""笑桃朱户"这些鲜活的意象,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忧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也能感受到季节交替时那种微妙的怅惘。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