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芍药

西施三十埋五湖,魂飘南国香骨枯。
隋皇群姬一朝死,迷楼妖气夜如水。
江南草木千载归,广陵芍药天下奇。
晴风罗汉春色午,轻尘微雨姑苏池。
东家绣鞯西红丝,黄冠女儿学涂脂。
屏风夜色丹砂泣,王孙偷醉青蕤湿。
豹胎猩唇宴王母,满城鼕鼕椎大鼓。
油车翠幌推不行,竹西将军舞虓虎。
万花夜逐锦云空,四相化作神仙去。
风流老守今种瓜,灌畦马厩春日斜。
城中毡车泥满路,唤卖遗花人不顾。

现代解析

这首《淮南芍药》用一系列历史典故和华丽意象,描绘了芍药花背后的兴衰故事,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历史兴亡的铺垫(前四句)
用西施沉江、隋炀帝迷楼姬妾惨死的故事,暗示再美的容颜和繁华都会消逝。把"香骨枯"和"妖气夜如水"对比,突出美丽与衰败的强烈反差。

2. 芍花的盛世图景(中间十二句)
用"广陵芍药天下奇"总领,展现芍药鼎盛时的场景:
- 贵族生活:绣鞍红绸、女子梳妆、王孙偷欢、豹胎猩唇的盛宴
- 市井热闹:满城鼓声、油车拥堵、将军起舞
- 神话色彩:把芍药比作夜空中追逐锦云的万花,说它们最终羽化登仙

3. 繁华落幕的对比(最后四句)
笔锋突转:当年风流太守如今种瓜为生,城中只剩泥泞路上无人问津的残花。用"毡车泥满路"与前面的"油车翠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盛极而衰的苍凉。

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从春秋到隋唐再到当下,打破时间限制
- 感官轰炸:颜色(丹砂/锦云)、声音(鼓声)、气味(香骨)密集呈现
- 隐喻手法:芍花既是实体花卉,也象征转瞬即逝的荣华

核心思想:
通过芍药从万众追捧到零落成泥的命运,揭示一切繁华终将归于平淡的历史规律。最后无人问津的遗花,正是所有辉煌过往的缩影。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