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用简单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心休忘物我" 讲的是放下执念的境界——当心灵真正休息时,就能忘记外物与自我的界限。就像我们专注做喜欢的事时,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达到浑然忘我的状态。
第二句"道胜一轩静" 说精神境界的提升("道胜")比豪华居所更重要。哪怕只是一个小亭子("轩"),只要内心平静,就是最好的修行场所。类似现代人说的"心安处即是家"。
第三句"隐几度朝哺" 描写隐士日常生活:靠着几案从早到晚。用"朝哺"(早饭到晚饭)代表一整天,说明这种生活简单重复却自在,就像现在有人喜欢泡一壶茶看一整日落。
最后"可嗟人畏影" 用"害怕自己影子"的典故暗讽世人。就像有人总被琐事困扰,其实是自己吓自己。诗人感叹多数人活得太累,不如隐士活得通透。
全诗精髓在于对比:一边是纠结外物的普通人,一边是看破虚妄的隐者。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放下才能自在",诗人用亭子里的隐士形象,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平静,而非外在追逐。这种思想在今天快节奏生活中依然能引发共鸣。
鲜于侁
(1019—1087)宋阆州人,字子骏。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徙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元丰中知扬州,坐事罢。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有《诗传》、《易断》等。全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