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寺洪钟

枕畔鍧然宝藏钟,声从何处入高墉。
蜀颅衰臂今如许,唤起穹庐一卧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枕边听到寺庙钟声时的感受和联想。

前两句写钟声的突然和神秘: - "枕畔鍧然宝藏钟":睡在枕边突然听到洪亮的钟声,像宝藏一样珍贵。 - "声从何处入高墉":这声音不知从哪里穿透高墙传来,有种神秘感。

后两句由钟声引发联想: - "蜀颅衰臂今如许":用"蜀颅"(诸葛亮)和"衰臂"(年老力衰)的典故,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 "唤起穹庐一卧龙":这钟声仿佛能唤醒住在简陋房屋里的"卧龙"(指诸葛亮,也暗指自己)。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洪亮的钟声作引子,把现实和典故自然结合 2. 通过"卧龙"的比喻,既写诸葛亮,又暗指自己怀才不遇 3.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听觉感受到历史联想的跨越 4. 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穹庐),也要保持壮志(卧龙)的情怀

诗人听到钟声后,联想到自己就像隐居的诸葛亮,虽然现在年老体衰,但仍怀有远大抱负。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让简单的钟声描写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孙应凤

孙应凤(?~一二六一),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调德化县尉,迁将作监簿。景定二年知江阴军,卒。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清乾隆《德化县志》卷二。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