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军队在边疆屯田的场景,既有壮阔的军旅画面,又暗含将士的复杂心境。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秋天将领的帐篷驻扎在辽阔的"十万坪"练兵场,昔日用来指挥作战的铜鼓此刻静默无声。山中寨子被晨雾笼罩,成千上万的军灶升起炊烟,整个荒野变成了临时军营。这里用"毒雾"形容山间雾气,暗示环境险恶;"万灶炊烟"则生动展现军队规模庞大。
后四句转向内心独白:将士们原本抱着赤诚报国之心,但年老后却厌倦了谈论战争。最讽刺的是,朝廷派来的太监急着催促捷报,而皇帝宫中的烛火却越剪越亮,暗示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权贵只顾享乐。诗人通过"龙烛生花"这样华丽的宫廷意象,与荒野军营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战争背后的残酷现实。
全诗妙在表面写军营壮景,实则暗藏对战争的反思。特别是"白首厌谈兵"一句,道尽老兵看透战争本质后的疲惫,比直接批判更有力量。最后用宫廷烛光收尾,不着一字批评却尽显讽刺,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含蓄中见深刻"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