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凭吊元代文人张伯雨墓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才子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叹。
首联"仙去端依绛节朝,仙坛环佩竟寥寥"用神话色彩开篇,说张伯雨像仙人一样离去,他曾经活跃的文坛如今冷冷清清。"绛节"是仙人的仪仗,"环佩"指文人雅集时的声响,这些热闹场景都已消失。
颔联"字收渤海千军阵,诗逼成都万里桥"赞美张伯雨的文采。前句说他的书法气势磅礴如千军列阵,后句说他的诗才直追杜甫(杜甫曾在成都万里桥边居住)。用军事比喻和地理典故展现其艺术造诣。
颈联"黄篾楼空焦炬入,清风堂废白云销"写物是人非。黄篾楼、清风堂这些张伯雨生前活动的地方,如今或成废墟或被白云笼罩,暗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
尾联"惟馀灵石山头月,千古风华不待招"是全诗升华。只有山头的明月依旧,象征着张伯雨的风采永远留存,不需要后人召唤,就像月光自然照耀人间一样永恒。用"不待招"三字巧妙点出真正的才华永远不会被时光埋没。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哀思与赞美融为一体。用"千军阵"的雄浑和"山头月"的清雅形成艺术张力,既展现了张伯雨的艺术成就,又传递出"真正的艺术永恒"的哲理。语言上善用神话意象(仙去、仙坛)与自然景物(白云、山月)交织,虚实相生,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