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二首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
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时长安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首写寒食节的冷清寂寥: 1. 开头用柳枝斜飘、天色阴沉营造压抑氛围,偶尔的小雨和零星花朵更添凄凉。 2. 城中楼台虽美如锦绣,墓地珠翠虽艳似烟霞,却无人欣赏。 3. 结尾点题:诗人独自在长安,为虚度年华而伤心落泪。这里的"泣岁华"特别打动人心,把节日孤独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

第二首突然转为热闹场景: 1. 用"放荡""披猖"这种张扬的词汇,写花朵怒放、少女荡秋千翻墙的活泼画面。 2. 贵族少年骑马拾翠羽、斗鸡嬉戏的场面,配合晴朗天气和温暖池台,充满生机。 3. 最后诗人自嘲:别人都在享受春光,只有我无所事事,醉倒在泥土中。这种自怜与第一首的"独卧"形成呼应。

两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三点两点雨"对"十枝五枝花",数字对仗既准确又灵动 - "绣袍驰马"与"锦袖斗鸡"的华丽动态描写,画面感极强 - 通过"别人热闹"与"自己孤独"的对比,突出节日里的寂寥心境

诗人像用镜头切换的方式,先拍冷清的城市全景,再拍热闹的人物特写,最后镜头拉回醉酒的自己,让读者感受到:再繁华的节日,也温暖不了一颗孤独的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