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要塞的雄伟险峻,以及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开头两句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处险要关隘拱卫着都城,凸显了燕地(北方边疆)的战略地位。"黄尘回跃马"用战马扬尘的画面,生动展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青海绝飞鸢"则以连猛禽都不敢飞越的夸张手法,衬托出战场的肃杀之气。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边防的不可松懈。诗人说剑门关(蜀地天险)不能单靠地形防守,坚固的城池更不能轻易放弃,这其实是在说:再险要的关隘也需要将士用命,再坚固的防御也要时刻警惕。
最后两句最见气魄——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将士们随时准备奔赴轮台(西域战场),用行动报答国家的信任。这里没有豪言壮语,但"此意答皇天"五个字,把军人赤胆忠心的气节写得格外动人。
全诗就像一幅金戈铁马的边塞画卷,既有"黄尘跃马"的动态厮杀,又有"金城剑阁"的静态防御,最后落在将士们"以行动说话"的忠诚上。最妙的是诗人不说自己多爱国,而是通过边疆风物和军人形象的塑造,让保家卫国的情怀自然流露。
陈沂
(1469—1538)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