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⑴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汉武帝为主题,通过描绘他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成败,展现了一种历史沧桑感。

首联“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描绘汉武帝建造的高台直插云霄,半隐在云雾中,显得雄伟壮观。这里用高台象征汉武帝的雄心和权力。

颔联“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运用典故:前句用“沧海桑田”的典故,暗指汉武帝想看到疆土扩张、江山永固;后句用汉武帝亲临瓠子口(黄河决口处)作歌治水的典故,表现他急于建功的迫切心情。

颈联“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继续用典:前句说象征王朝正统的九鼎多次易主,暗指权力更迭;后句说秦始皇想建跨海大桥却未成功,暗示雄图伟业终成泡影。

尾联“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提到司马相如写赋劝谏汉武帝,但反而助长了他的骄奢之气。这里暗含讽刺:文人劝谏对帝王的影响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全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展现了汉武帝这个复杂历史人物:既有雄才大略,又急功近利;虽然建立伟业,但终究难逃历史规律。诗人用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权力、功业的深刻思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无奈。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