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濑吊贞女

嗟彼战国秋,风俗日以漓。
卓哉史氏女,粲粲兰蕙姿。
宋贞奉慈母,克尽乌鸟私。
业贫不辞苦,击漂临清漪。
适尔遇丈夫,失路良可悲。
恻然为发筥,振彼穷途饥。
振穷乃所愿,越礼非所宜。
灭口葬鱼腹,此心天地知。
丈夫既得志,雪耻鞭平尸。
念此一日恩,伏节远来兹。
百金报无地,立马空嗟咨。
挽仰易陈迹,屈指万古期。
谁招地下魂,惟遗道旁碑。
雄辞吐激烈,粲若星贝垂。
吾生后谪仙,况乃驽钝资。
捧心学西子,取笑将奚为。
留题表贞义,庶几薄俗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战国时期的贞洁烈女史氏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女性赞歌。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开头先说战国时代世风日下(就像现在人说"人心不古"),引出女主角史氏——她像兰花一样高洁,虽然家里穷但尽心照顾母亲,每天在河边帮人漂洗衣服赚钱养家。

2. 故事转折是她遇到个落难书生("失路丈夫"),好心把自己的饭分给他。但她知道这行为在当时算"越礼"(超出礼教规范),为了保全名节,最终选择投水自尽。这里最动人的是"此心天地知"——她明知会被误解,但求问心无愧。

3. 后来书生飞黄腾达回来报恩,发现恩人已死,只能对着墓碑忏悔。这里用"百金报无地"(有钱都没处报恩)、"立马空嗟咨"(骑马站在墓前空叹息)特别打动人,就像现在人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4. 最后诗人自比"捧心西施"(东施效颦的典故),谦虚地说自己文笔不如李白,但还是要写诗纪念她,希望这种贞烈精神能改变浮躁的社会风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贞女形象:她不是刻板的道德符号,会同情落难者,也会在礼教与善心间痛苦挣扎
- 用强烈对比:贫女的高洁vs书生的忘恩,生前的委屈vs死后的哀荣
- 结尾升华:不是简单歌颂,而是希望通过故事唤醒世道人心,类似现在"传播正能量"的用意

就像现代看到一个感人的社会新闻,诗人用古风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哪怕被误解,天地良心自有公道。

王端朝

王端朝(一一二三~一一六六),字季羔,一作季高,本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寓居溧阳。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二十九年,为江南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历提举两浙市舶,知永州。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四十四。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