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 其五

岁需千百万,科敛日骚然。
刮地兵如笓,持人吏有权。
连连下符牒,琐琐算缗钱。
给得军储否,民生绝可怜。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对于连年战争,尤其是针对广东地区的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负担和困扰的忧虑和愤慨。作者所处的时代战乱不断,他已经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七年之久,深感无奈和担忧。下面我会详细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岁需千百万”,这里的“岁”指的是每一年,“千百万”表示对百姓的赋税负担极其沉重。在战乱时期,为了支持军队和政府的开支,赋税往往会增加很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科敛日骚然”,这里的“科敛”指的是各种税收和征敛,“日骚然”表示每天百姓都在为这些税收感到困扰和不安。

“刮地兵如笓”,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兵如笓”表示士兵像梳子一样密集,他们到处征战,像刮地一样把地方上的财富和资源都带走。这里的“刮地”也有剥夺民财的意思。

“持人吏有权”,表示地方的官吏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意地对百姓进行盘剥和欺压。这种情况下,百姓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连连下符牒”,这里的“符牒”是官府的文件和命令,“连连”表示这些命令一个接一个地下来,说明官府的活动非常频繁,百姓需要不断地应对这些命令,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琐琐算缗钱”,这里的“琐琐”表示繁杂,“算缗钱”指的是计算税钱。因为战乱和赋税的增加,百姓需要计算并缴纳大量的税钱,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和困难。

“给得军储否”,这是一个疑问句,表示作者对于军队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储备感到怀疑。从诗中可以感觉到,尽管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军队是否真正得到了足够的资源仍然是个问题。

“民生绝可怜”,这里的“民生”指的是百姓的生活,“绝可怜”表示百姓的生活状况极其悲惨。由于战乱、赋税和官吏的欺压,百姓的生活已经陷入了绝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压力,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对战乱的愤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官吏的腐败、赋税的不公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