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理念,但用了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来引发思考。
前两句说佛法认为众生本质平等,修行时既不需要刻意懈怠,也不需要特别恭敬——这本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但后两句突然转折:既然要参悟"无生"(即超越生死的真理),为什么罗汉(已觉悟的圣者)还要特意托梦去见高官(参政)呢?
诗人用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巧妙地揭示了两个深层含义: 1. 现实中修行往往难以摆脱世俗权力的影响,连罗汉也要"拜见"高官 2. 对修行真谛的反思:真正的觉悟是否需要借助权贵的认可?
全诗像个小寓言,用幽默的方式点破了宗教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差距。语言平实但构思巧妙,就像在说:"嘴上说着人人平等,为什么神仙也要巴结领导?"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思考修行真谛。
吴思齐
(1238—1301)婺州永康人,字子善,号全归。受学外祖陈亮。由任子入官。调嘉兴丞。忤贾似道,隐居浦阳。宋亡不仕。学者争师事之。有《左氏传阙疑》、《全归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