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丘伯已送酒芋
二刘兄弟虽可语,其如斛面已尖量。
天差一妇各监系,跬步不容越堤防。
羡馀置产晨夕忙,老夫押花亦归疆。
缙绅意态生堂堂,苞苴来往堪嗟伤。
仆夫方遣邸音到,疾足追回他送将。
跏趺禅伯坐高堂,棒喝惊人宗旨扬。
东家小儿迪功郎,羞茶馈乳分名香。
先生方寸古书藏,有时夜半开晶光。
温故知新滋味长,欲传对面无承当。
蹲鸱三十新酒芳,忽然饷我非世常。
何以报之愧空囊,百尺竿头与翱翔。
男牵女挽细君狂,不放逍遥随老庄。
天差一妇各监系,跬步不容越堤防。
羡馀置产晨夕忙,老夫押花亦归疆。
缙绅意态生堂堂,苞苴来往堪嗟伤。
仆夫方遣邸音到,疾足追回他送将。
跏趺禅伯坐高堂,棒喝惊人宗旨扬。
东家小儿迪功郎,羞茶馈乳分名香。
先生方寸古书藏,有时夜半开晶光。
温故知新滋味长,欲传对面无承当。
蹲鸱三十新酒芳,忽然饷我非世常。
何以报之愧空囊,百尺竿头与翱翔。
男牵女挽细君狂,不放逍遥随老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又略带讽刺的古代社会场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人情世故的无奈
前八句写人际交往中的算计:刘家兄弟虽然能说会道,但给人送酒时连量米的斛(容器)都要堆得尖尖的(暗指吝啬)。富人家里派妇人盯着防偷,连半步都不让多走。官绅们表面堂堂正正,私下却忙着收礼送礼,活脱脱一幅虚伪的世俗画卷。
2. 知识分子的清高
中间部分转向作者自我写照:像禅宗大师一样端坐书斋,用智慧棒喝世人。邻居家小孩恭敬地送来茶点,而诗人自己则沉浸在夜读古籍的快乐中,享受着温故知新的精神愉悦,可惜找不到能交流学问的知音。
3. 礼尚往来的窘迫
当朋友突然送来美酒和芋头(蹲鸱指芋头)时,诗人既感动又惭愧——自己囊中羞涩无法回礼,只能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的精神祝福作为回报。最后两句的幽默自嘲尤为生动:妻子儿女拉扯着不让他学庄子逍遥自在,非要他面对现实生活。
全诗妙在把严肃与诙谐融合:既有对世俗势利的讽刺,又有读书人安贫乐道的自得,最后回归家庭生活的温暖羁绊。像一篇带着苦笑的日记,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面对人情往来时的真实心态——既想保持清高,又不得不应付世俗,最终在柴米油盐中找到平衡。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