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分韵得云字成三百言

今秋苦淫雨,涨汐添溪濆。
新凉值月夕,密霭高灿雯。
稽首告天公,恳念心良勤。
天公知意诚,感应若有闻。
须臾檄丰隆,蘋末生鳞纹。
庭皋一震拂,陇首飞秋云。
忽然朗穹昊,万象蒙奇勋。
举头见松梢,光照草树分。
乾坤两莹彻,烂白无边垠。
我歌忽如狂,我醉茫如薰。
桂酒杂椒浆,酝酿腾馨芬。
皓魄耿素怀,幽思殊不群。
泠然冰雪肠,顿醒曲糵醺。
便欲浥沆瀣,盘馔遗膻荤。
遥望琼楼仙,雾绡青霞裙。
何当下招呼,上征离尘氛。
去年当此时,浩饮逢诸君。
今载复肯来,持杯共论文。
相从岂无他,群聚徒飞蚊。
苟得嗜利辈,抑何挂牙龈。
豪杰所愿交,黄金胜千斤。
喜得诗谪仙,恨去髯将军。
众子贤共推,奚用区莸薰。
爱客绰祖风,满席生欢欣。
参横斗转杓,魔祟相纠纷。
欲眠君且去,陶语吾亦云。
慷慨有大刘,浩气充栋棼。
十觞不能醉,餐嚼无馀臐。
鸣鸡忽唱晓,杲日东方昕。
归路袭桂香,幽岩麝沉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从阴雨到放晴的奇妙转变,以及诗人与友人饮酒赏月的畅快场景。全诗充满奇幻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天气转变):
开头写连绵秋雨让溪水暴涨,中秋夜本被浓雾笼罩。诗人诚心祈求天公开恩,没想到真的灵验了——风神奉命而来,吹散云雾,顿时晴空万里。这里用"鳞纹"形容风的痕迹,"震拂"写风势之猛,把天气变化写得像神话故事般生动。

第二部分(月下狂欢):
天空放晴后,月光把世界照得晶莹透亮。诗人兴奋得又唱又跳,喝着桂花酒和椒浆(古代祭神用的香酒),感觉连肠胃都变得清爽。他想邀请月宫仙子共饮,表现出孩子般的天真幻想。这里"烂白无边垠"形容月光普照,"冰雪肠"比喻酒后的清爽感,都很形象。

第三部分(友人相聚):
诗人回忆起去年中秋与朋友痛饮的场景,今年大家又聚在一起论文谈诗。他吐槽那些势利小人像烦人的蚊子,而真正的豪杰友谊价值千金。通过对比"诗谪仙"(李白式的诗人)和"髯将军"(可能指关羽式的豪杰),表达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第四部分(通宵达旦):
这场聚会从月升持续到日出,大家喝光十杯酒仍不醉,吃着烤肉("馀臐"指剩余的美食),直到鸡鸣天亮才踏着桂花香回家。结尾"杲日东方昕"的朝阳与开头的阴雨形成圆满呼应。

全诗妙处在于:
1. 把自然现象写成神话剧,比如天公"檄丰隆"(给风神下命令)的拟人化描写
2. 用夸张的身体感受写快乐,比如"我歌忽如狂"的疯癫状态
3. 通过"飞蚊"与"黄金"的对比,巧妙讽刺势利小人
4. 通篇洋溢着美酒、月光、友谊组成的节日狂欢气息

就像现代人拍中秋vlog,既有天气变化的延时摄影,又有朋友聚会的热闹特写,最后配上朝阳镜头,记录下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完美中秋夜。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