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源寒林重江图
天下画师无董源,学者纷纷工水石。
云山万里出巴陵,白首淮南见真迹。
乱石平坡净无土,松根裂石蟠龙虎。
偃盖千年饱雪霜,深林六月藏风雨。
江上村墟何处入,浮空远黛蛾眉湿。
渔人日暮各已归,小舟如凫落潮急。
我昔西清尝看画,南唐此本千金价。
坐移绝境在云间,月出霜猿啼后夜。
薄游未挂吴淞帆,令我一夕思江南。
安得买田筑室幽绝境,开窗日日分晴岚。
云山万里出巴陵,白首淮南见真迹。
乱石平坡净无土,松根裂石蟠龙虎。
偃盖千年饱雪霜,深林六月藏风雨。
江上村墟何处入,浮空远黛蛾眉湿。
渔人日暮各已归,小舟如凫落潮急。
我昔西清尝看画,南唐此本千金价。
坐移绝境在云间,月出霜猿啼后夜。
薄游未挂吴淞帆,令我一夕思江南。
安得买田筑室幽绝境,开窗日日分晴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五代画家董源的名画《寒林重江图》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开门见山说董源是天下第一画家,学他的人都只学到皮毛。诗人从巴陵(湖南岳阳)万里追寻到淮南(安徽),直到白头才见到真迹,说明真迹极其珍贵难得。
第二段(中间十二句)具体描写画中景象:乱石坡上松树像龙虎盘踞,经历千年风雪的树冠像撑开的伞,密林里仿佛藏着风雨。远处江村朦胧,青黑色的山像女子湿润的眉毛。傍晚渔夫收工,小船像野鸭随急流归巢。诗人回忆曾在皇宫看过这画,知道它价值连城,看着画仿佛置身仙境,甚至能想象月下霜夜猿啼的景象。
第三段(最后四句)写看画后的感想:虽然还没去江南,但画让他整夜思念江南。真想在那里买地建房,每天开窗就能欣赏这云雾缭绕的美景。
全诗妙在把静态的画写活了:松树会"裂石",树林能"藏风雨",小船"如凫"会飞,甚至让诗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四句,看画看得想搬家,这种"沉浸式体验"生动展现了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