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位叫虞韶卿的朋友的敬佩之情。虞韶卿要去京城为已故的忠臣谢叠山申请谥号和建祠堂,作者写诗送别。
前两句说谢叠山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但现在很少有人像虞韶卿这样热心去为他争取荣誉了。这里用"万叠山"既指谢叠山名字中的"叠山",也暗指他高尚的品格像山一样厚重。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周朝人敬重伯夷的忠义,晋代人为诸葛亮立传。作者说谢叠山生前并不在乎死后能否获得荣誉(九死本无荣谥愿),但虞韶卿仍然像学生敬重老师一样为他奔走(一香终为老师焚)。
最后两句是想象:等虞韶卿到了京城(黄金台指燕昭王招贤的地方),遇到理解谢叠山的人时,一定会想起家乡的晚霞(江东日暮云),暗含对家乡和谢叠山的思念。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赞美了虞韶卿不忘先贤的情义,也表达了对谢叠山这样的忠义之士的敬仰。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用典自然不做作,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中"不忘本"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