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登高山得诗

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文章小杜人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
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登高远眺的奇幻经历,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拄着拐杖攀登险峻高山,沉浸在清幽的梦境游乐中不愿醒来。这里用"踏破"形容山势陡峭,用"乐未回"表现梦境的美好让人流连忘返。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先写耳边是无数山谷的泉水声穿过松林,眼前是几行大雁带着秋色飞来。这两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营造出立体的山间秋景。接着诗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牧(小杜),感叹才华横溢的人已不在,而重阳节的菊花依然在风雨中盛开,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最后两句写实与想象交融:山路上云雾缭绕让行人疲倦,这时竹鸡突然飞上春日的高台。这个结尾很巧妙,"独春台"与前面的秋景形成时间错位,强化了梦境的虚幻感,也暗含超脱尘世的意味。

全诗将登山实景与梦境幻想交织,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生动刻画,又透露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让读者仿佛也跟着做了一场美妙的山水之梦。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