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山谣
畬山儿,畬山儿(《沅湘》无此三字),无所知,年年凿⑴断青山嵋。
就中最好衡山⑵色,杉松利斧摧贞枝。
灵禽野鹤无因依,白云回避青烟飞。
猿猱路绝岩厓⑶出,芝术⑷失根茅草肥。
年年斫罢仍再锄(《沅湘》作「复锄」),千秋终是难复初。
又⑸道今年种不多,来年更斫⑹当阳坡。
国家寿岳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⑺。
就中最好衡山⑵色,杉松利斧摧贞枝。
灵禽野鹤无因依,白云回避青烟飞。
猿猱路绝岩厓⑶出,芝术⑷失根茅草肥。
年年斫罢仍再锄(《沅湘》作「复锄」),千秋终是难复初。
又⑸道今年种不多,来年更斫⑹当阳坡。
国家寿岳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⑺。
现代解析
这首《畬山谣》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过度砍伐山林带来的生态灾难,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然破坏的痛心和对短视行为的讽刺。
诗歌开头用"畬山儿"(山里人)的口吻说他们"无所知",其实是反话——他们并非真不懂,而是为了眼前利益故意装糊涂。年复一年地砍伐让青山变得光秃秃,连衡山这样著名的好风景也遭了殃,粗壮的松树被利斧放倒,鸟儿没了栖息的树枝,白云都躲着冒烟的伐木区飞走。
诗中用动物和植物的遭遇具体展现生态恶化:仙鹤找不到落脚处,猿猴因为树木砍光而在光秃秃的悬崖上无处藏身,珍贵的草药(芝术)消失,只剩疯长的茅草。最讽刺的是,这些人一边砍树一边还盘算着"今年少种点,明年把向阳坡全砍光",完全不顾后果。
最后两句最深刻:连国家保护的"寿岳"(指南岳衡山)都遭此毒手,诗人愤怒又无奈地质问——这个简单的道理(破坏自然的恶果),为什么人们就是不明白呢?全诗像一部古代环保纪录片,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警告世人:掠夺式开发只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