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晓来随手抹新妆,半额娥眉宫样黄。
铢衣洗就蔷薇露,触处闻香不炷香。
君不见同时素馨与茉莉,究竟带些脂粉气。
又不见钱塘欲语娇荷花,粗枝大叶忒铅华。
何如个样隐君子,色香不俗真有味。
根苗在处傲炎凉,敢与松柏争雪霜。
椒桂荑莸君杂处,小窗相对无相忘。
铢衣洗就蔷薇露,触处闻香不炷香。
君不见同时素馨与茉莉,究竟带些脂粉气。
又不见钱塘欲语娇荷花,粗枝大叶忒铅华。
何如个样隐君子,色香不俗真有味。
根苗在处傲炎凉,敢与松柏争雪霜。
椒桂荑莸君杂处,小窗相对无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木兰》用生动直白的语言,赞美了木兰花的独特魅力,同时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推崇。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木兰的自然之美(前四句)
诗人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妆场景打比方:清晨的木兰花像刚梳妆的女子,花瓣像宫妆般明黄鲜亮。沾着晨露的花朵如同用蔷薇水洗过的纱衣,不用熏香就自带清香。这里用"触处闻香"突出木兰花香气的天然纯净。
2. 对比其他花卉(中间六句)
通过对比常见花卉的缺点,反衬木兰的独特:素馨茉莉太浓艳像擦了脂粉,荷花虽美但枝叶粗大显得俗气。而木兰像隐士般"色香不俗",既有视觉美感又有清新香气,这种含蓄的韵味更耐人寻味。
3. 品格的升华(后四句)
点明木兰的精神内核:它能在不同环境中保持本色("傲炎凉"),像松柏一样不畏严寒。最后用花椒、桂皮等香料作比,说即便与它们共处一室,人们也不会忘记窗前木兰的独特风姿,暗示真正的高洁品格经得起比较考验。
全诗妙在把植物特性人格化:不用浓妆艳抹的天然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品格、经得起环境考验的坚韧,这些既是写花,也是在赞美具有木兰特质的人。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就像诗中所说的"色香不俗真有味",越品越能体会其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