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五十三首 其四十四

萋萋南涧草,灼灼东园花。
岂不念容色,独奈景光何。
昨日日苦短,今日日复斜。
青阳坐迟暮,为乐何蹉跎。
李膺匪名士,石崇岂豪家。
得失更相酬,盛衰递来过。
宁不知至理,悲悔徒自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短暂、盛衰无常的感慨,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

前四句用南涧茂盛的草和东园灿烂的花起兴,说花草虽然美丽,却敌不过时光流逝。这里用花草比喻人的青春容颜,暗示再美好的事物也经不起时间摧残。

中间四句直接点出主题:昨天觉得时间不够用,今天太阳又西斜了。青春在等待中老去,想及时行乐却总是错过机会。诗人用"青阳"(春天)代指青春,用"坐迟暮"(坐着等来黄昏)形容虚度光阴的无奈。

接下来四句举了两个历史人物:东汉李膺号称名士,西晋石崇以富豪闻名,但他们的名声财富最终都成过眼云烟。诗人用这两个例子说明得失盛衰就像轮流坐庄,谁都不能永远保持巅峰状态。

最后两句是看透世事的感叹:明明知道这些人生道理,却还是忍不住为虚度的时光后悔悲伤。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明知熬夜伤身却忍不住刷手机一样。

全诗用日常可见的草木、太阳作比喻,把抽象的人生哲理说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普遍人性困境,让今天的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