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庙

君侯正气足千秋,江上祠堂剑佩留。
武定荆梁推虎将,文成刁斗羡名流。
云安故垒烽烟静,天目孤城甲马游。
扶汉精灵犹未了,英风凛凛在神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颂了三国名将张飞(桓侯)的英勇事迹和永恒精神。全诗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首联说张飞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年,江边的祠堂里仿佛还能看到他佩剑的英姿。"剑佩留"用衣物配饰代指张飞本人,就像今天我们说"看到军装就想起军人"一样生动。

颔联通过对比展现张飞的多面才能:打仗时是威震荆梁的猛将(武定荆梁),治军时又能用"刁斗"(古代军中炊具)这类细节展现文韬谋略。这里打破了对张飞"只有蛮勇"的刻板印象。

颈联用地理意象写历史变迁:云安(张飞驻守地)的战场已无烽烟,天目山下的城池仍有战马游弋。一静一动之间,既说和平来之不易,又暗示英雄精神仍在传承。

尾联最精彩,说张飞"扶助汉室"的执着精神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在中国大地上感受到他凛冽的英风。就像今天我们说"革命精神永存",诗人用"精灵未了"来形容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祠堂剑佩、军营炊具、无人的古战场、游弋的战马,最后归结为无处不在的民族精神。即使不了解三国历史,也能感受到那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的震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