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白云洞何君载酒于云峰崖念白云主人先友何子明已逝旧□读书处□云室石梯□梁屏榻仍在而云堂观音像则新创也怅然有感赋此

先友何子明,曾此著潜夫。
朝见白云悦,夕与白云俱。
子明不可作,其人孔氏徒。
暇日追前游,风高清兴孤。
飞泉丽绝壁,幽赏入蓬壶。
寄语游樵者,清樽宜此娱。
佛自西方来,人异教亦殊。
千载昌黎意,语默与相孚(明郭棐《岭海名胜记》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重游白云洞时,怀念已故好友何子明而写的感怀之作。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已故好友何子明曾在此隐居("潜夫"指隐居的人)。他生前与白云为伴,朝夕相处,可见其高洁品格。这里用"白云"象征隐士的清高情怀。

中间部分写重游故地的感受:风景依旧美丽(飞泉、绝壁),但物是人非,友人已逝。作者用"孔氏徒"形容何子明,暗示他像孔子门徒一样品德高尚。现在独自重游,虽然风景如画,却少了知音相伴。

最后转入对佛教传入的思考:作者认为佛教来自西方,与本土文化不同。这里用韩愈(昌黎)的典故,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暗示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本色。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白云洞的景物描写,将怀念友人、感叹时光流逝、思考文化传承等复杂情感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子明不可作"这句,简单直白却饱含深情,让读者感受到失去挚友的痛楚。诗中"白云"既是实景,又是象征,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起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