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袁生上池三十二韵

君相重调燮,圣贤广施济。
以此免天札,斯道岂不贵。
卮言叹日出,至理久蒙昧。
灵素非异书,谈者乃深怪。
六经分南阳,首重在营卫。
苟先伤寒明,杂病自能治。
河间论温热,仍不外斯义。
子和示三法,不过充其既。
降而及李朱,非各自为例。
升阳与滋阴,兼此义乃备。
惟其不贯通,乃若有轩轾。
谓非南阳知,毋乃非正议。
胡为今之人,一一昧所自。
或作蚕丛观,或等瓦缶弃。
数味合一方,数方合一剂。
所据但病名,视竟同儿戏。
我岂敢异人,人自与我异。
奈何一稽古,讥评辄侪辈。
尊公独虚衷,于我有同嗜。
命汝弃俗学,执经愿请诲。
假馆汾湖滨,一室喜相对。
奔走慨频年,丹铫愧久废。
何敢妄相师,相长亦交赖。
为检肘后方,共泄枕中秘。
不惮理窟搜,豁然冀朝晦。
庶几轩岐堂,窥寻得径隧。
圣道若康庄,驰驱本无碍。
法守在吾徒,诣力愿无懈。
果有益于时,亦为盛德事。
自待苟不卑,焉肯薄方技。
疮痏赖以平,所关岂云细。
一子令知医,吾识尊公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篇关于中医传承的劝学诗,作者通过对话的形式向学生袁生阐述医道真谛。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讲了三个核心观点:

1. 医学本源
作者开篇就强调中医理论(尤其是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病根基,像河间学派、张子和等后世名医的理论都是在这个根基上发展的。他用"六经分南阳"比喻中医理论像大树的根系,后世发展都是这根上长出的枝叶。

2. 批判时弊
诗中犀利批评当时医生两大毛病:一是死记硬背药方("数味合一方"),二是只会按病名开药("所据但病名")。作者形容这种行医如同"儿戏",就像现代人只会用手机却不懂原理一样危险。

3. 学医态度
最后以长辈口吻鼓励学生:学医要像挖隧道("窥寻得径隧")那样踏实钻研,把治病救人视为崇高事业("盛德事")。特别打动人的是"自待苟不卑,焉肯薄方技"这句,意思是如果医生自己都看不起医术,又怎能认真治病?这就像今天说"职业无贵贱,态度见高低"。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生活化比喻讲专业道理,比如把医道比作康庄大道("圣道若康庄"),把错误疗法比作丢弃瓦罐("或等瓦缶弃"),即使不懂中医术语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医学传承的深切关怀。诗中那种"师傅领进门"的谆谆教导,至今仍是所有师徒关系的生动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