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里的生活片段,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底层百姓的艰辛与无奈。
前两句写天气:梅雨季已经结束,却依然干旱少雨,只有南风吹拂槐树带来一丝凉意。这里用"悭雨"(吝啬雨水)的拟人手法,暗示老天爷都不肯施舍雨水给百姓,暗含对干旱的抱怨。
后两句写燕子:往年常来的燕子,今年却不见踪影。诗人说燕子也"嫌贫爱富",连它们都不愿来穷人家筑巢了。这看似在抱怨燕子,实则是在感叹生活的困顿——连最不势利的燕子都远离贫穷,可见这家人的处境多么艰难。
全诗妙在用最平常的夏日景象(干旱、南风、槐树、燕子)来反映民生疾苦,没有直接说穷,但通过燕子不来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悲凉。诗人把贫困写得如此含蓄又深刻,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俞桂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