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居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前四句是生动的春日图景:堤岸绿柳成荫,藤萝缠绕着层层叠叠的树木,红白相间的花朵争相绽放,时晴时阴的天气让人感到舒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后四句转向人生思考。诗人提到中山国的人纵情饮酒,易水边荆轲的悲壮歌声,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但诗人认为,这些轰轰烈烈的事最终都会消逝,尘世间的得失荣辱都是短暂的。只有超脱世俗、追求"道"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前段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后段写转瞬即逝的人世浮华,最终得出"追求超脱"的人生感悟。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形象可感。诗人用寻常的春日景物,引发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