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月夜山景图,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画面感十足的开篇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江面平静,山影矗立,月亮缓缓移动("盘桓")。一位沉默的客人独自在楼上眺望。短短14字就构建出空灵寂静的夜景,让人仿佛看到水墨画般的场景。
2. 矛盾中的雅趣
"清兴肯随城漏尽"这句很妙——明明听到城中计时的漏壶声(暗示夜深),但赏景的雅兴却不愿结束。这种"明知该睡却舍不得睡"的心情,现代人熬夜追剧看星星时也常有,瞬间拉近了古今距离。
3. 含蓄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透露小心思:夜深露重,高处确实寒冷,但"恐"字说明客人其实还在犹豫要不要离开。这种细微情绪很像现代人深夜独处时,既享受宁静又隐隐感到凉意的复杂心境。
全诗精妙处在于:
- 用"无言""恐寒"等词留白,让读者自己想象画中人的故事
- 把常见的夜景写出新意境,江、山、月、楼层次分明
- 结尾的"高寒"既指实际温度,也暗含高处不胜寒的人生感悟
就像现在有人拍夜景发朋友圈配文"独自看月亮到凌晨",古人早已用更优雅的方式,道破了这种都市人共通的夜间心境。
赵孟淳
宗室,居海盐,字子真,号竹所,又号虚闲野叟。赵孟坚弟。能诗,善画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