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植父

衡门愁绝坐诗穷,瘦策荒途况此翁。
流水年华孤月在,黄花心事几人同。
乡书杳杳迎江雁,客枕萧萧避井桐。
昨夜莼鲈应入梦,扁舟归去及秋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孤独愁苦的心境。

首联"衡门愁绝坐诗穷,瘦策荒途况此翁"写诗人穷困潦倒的处境。"衡门"指简陋的住所,"瘦策"是细瘦的手杖,这两个意象勾勒出一个贫寒书生的形象。他因为写诗而穷困,拄着手杖在荒凉的路上踽踽独行。

颔联"流水年华孤月在,黄花心事几人同"用流水比喻时光飞逝,孤月象征自己的形单影只。菊花(黄花)开放时的心事,又有几人能懂呢?这里透露出诗人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颈联"乡书杳杳迎江雁,客枕萧萧避井桐"写思乡之情。"乡书"指家信,"江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但家信迟迟不来。在异乡的枕上,听着梧桐叶落的声音,更添凄凉。

尾联"昨夜莼鲈应入梦,扁舟归去及秋风"用"莼鲈"这个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诗人梦见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渴望乘着小船在秋风中归去。这里既有对家乡美味的怀念,也暗含及时归乡的迫切心情。

全诗通过贫寒处境、孤独心境、思乡情怀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游子的内心世界。诗人用流水、孤月、黄花、雁、梧桐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最后以美食和归舟作结,让读者感受到他深切的乡愁。这些平常的景物和情感,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