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天下秀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眉山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底蕴,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展现了"峨眉天下秀"的魅力。
开篇四句像导游一样带我们看全景:大峨山和小峨山相对而立,中峨山蜿蜒其间,三座山峰组成的峨眉山美景堪称天下第一,根本不用去海外找蓬莱仙境。这里用"甲天下"直接点明峨眉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奇幻登山回忆:他曾经登上云端,骑着白鹤召唤青鸟(神话中的信使),在错落有致的石龛石洞间偶遇采仙草的仙人。接着镜头转向自然奇观——朱红色悬崖上的瀑布仿佛连接着银河,连大鹏鸟都飞不过去;山林间忽而雷雨交加使白昼如夜,深夜时又见星光栖息在山岩上。这些描写虚实结合,把峨眉山写成了一座仙山。
最后四句回归现实:峨眉山四季常青像绣出来的画卷,与岷山、嶓冢山、蔡山、蒙山遥遥相对。最妙的是结尾——传说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出生时草木都枯萎了(把灵气给了人才),诗人期盼能再出这样的人才。这个结尾把自然景观和人文传承巧妙结合,点出眉山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人杰地灵的宝地。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风光纪录片,既有航拍般的全景展示,又有特写镜头,最后还升华到文化传承的主题。诗人用"骑鹤遇仙""星斗栖岩"等浪漫想象,让本就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更添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