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辛幼安
青天不惜日,壮士偏知秋。
自古有奇画,如今空白头。
彼时当再来,吾老不可留。
天推璧月上,星入银河流。
躔度若此急,人生与之浮。
终夜自起舞,无人共登楼。
典谟有陈言,河洛非故州。
黄鹤呼不来,谁能理残裘。
自古有奇画,如今空白头。
彼时当再来,吾老不可留。
天推璧月上,星入银河流。
躔度若此急,人生与之浮。
终夜自起舞,无人共登楼。
典谟有陈言,河洛非故州。
黄鹤呼不来,谁能理残裘。
现代解析
这首《答辛幼安》用直白有力的语言,道出了壮志未酬的悲凉与时光飞逝的无奈,字里行间充满豪情与孤独的交织。
开篇四句如惊雷炸响:青天不吝啬阳光,但壮士偏偏最先感知秋天(暗指中年危机)。历史上从不缺传奇故事,可如今自己却白发空悬,一事无成。这里用"奇画"比喻英雄事迹,凸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中间六句是时光的咆哮:诗人预感友人(辛幼安)会再创辉煌,但自己已等不到那天。看月亮被天穹推着跑,星辰在银河里狂奔——宇宙运转如此匆忙,人生就像被裹挟的落叶。这里用"璧月""银河"的壮美意象,反衬人在命运前的渺小。
后六句转入孤绝的呐喊:整夜独自舞剑,无人同登高楼(象征知音难觅);圣贤典籍里的道理已成空谈,故乡山河也面目全非。最后用"黄鹤"典故(仙人乘鹤而去) cry out:连神话中的黄鹤都不肯停留,谁还会帮我修补破旧的战袍(喻指未竟的理想)?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边是"终夜自起舞"的不屈斗志,一边是"躔度若此急"的时光暴力。这种矛盾让诗歌既有"银河流转"的宏大气象,又有"残裘难补"的细腻悲怆,像极了每个中年人在深夜独处时的真实心境——明知可能徒劳,仍要挥剑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