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寄山中故人
莎排绿镞如绣铜,秋深原野生素空。
百年匪遥直鹑鷇,我怀悠悠天地中,落日清红照华发,沈吟坐看孤云没。
老松屋顶吹天箫,苦竹篱边侵凉月。
白水环城淡若扫,无人行地风吟草。
西南古翠一峨天,岑寂幽人卧春老。
百年匪遥直鹑鷇,我怀悠悠天地中,落日清红照华发,沈吟坐看孤云没。
老松屋顶吹天箫,苦竹篱边侵凉月。
白水环城淡若扫,无人行地风吟草。
西南古翠一峨天,岑寂幽人卧春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秋景:野草像铜锈一样斑驳(用"绿镞如绣铜"这个新颖比喻),空旷的原野显得寂寥。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鹌鹑幼鸟("百年匪遥直鹑鷇"),而自己的思绪却飘荡在天地之间。
中间四句聚焦诗人形象:夕阳映照着白发,他静静看着孤云消散。老松在屋顶沙沙作响像吹箫,苦竹篱笆旁升起凉月——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后四句拓展视野:河水静静环绕城池,风吹过无人的草地。西南方峨眉山耸立,而隐居者("幽人")仿佛要在春天长眠——这个结尾既写实又带有超脱尘世的意味。
全诗通过"白发-孤云-老松-凉月"等意象的层层叠加,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秋日的萧条对应着年华老去,自然的永恒反衬出人生短暂。最妙的是最后"卧春老"的想象,把隐居生活写得既超然又带着淡淡哀愁,让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深沉的生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