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其三

八月下严霜,万物倏已改。
四时良易终,兰菊与谁采。
芳菲一朝尽,零落竟何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万物凋零的景象,传递出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前两句"八月下严霜,万物倏已改"直接点明时间节点:农历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的寒霜降临,让世间万物突然改变了模样。这里用"严霜"这个意象,既写实又带有象征意味,暗示着无情的自然规律。

中间四句进一步展开这个主题。"四时良易终"说四季轮转太快,转眼就到年终;"兰菊与谁采"用兰菊这两种高洁的花卉无人采摘,暗示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遗憾。"芳菲一朝尽"写繁花似锦的景象转瞬即逝;"零落竟何待"则用花叶飘零的景象,表达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无奈。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残酷和生命短暂的惆怅。诗中"倏已"、"易终"、"一朝"等词语,都强化了时间飞逝的感觉;而"兰菊"、"芳菲"等美好意象的凋零,则让人自然产生怜惜之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时光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即使现代读者也能产生共鸣。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某天突然发现树叶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或者某天闻到桂花香,才意识到又是一年过去。诗中所写,正是这种人人都经历过却难以言说的微妙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