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一句能通万世情,若非高位即嘉声。
如何自古留题者,不悟严光解钓名(宋董弅《严陵集》卷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啥自古以来那么多人在严光钓台题诗,却没人看透他钓鱼背后的真实意图?

前两句说大实话:普通人要想被后世记住,要么当大官(高位),要么有好名声(嘉声)。这是古代出名的基本操作。

后两句抛出灵魂拷问:为啥历代文人跑来题诗打卡,却没人get到严光钓鱼的真正人设?严光表面在钓鱼,其实是用这种行为艺术打造"隐士"人设,这才是他名垂青史的真正密码。

诗人用"钓鱼"这个动作打了个精妙的比方——就像现在网红打造人设一样,严光看似隐居钓鱼,实则通过这种反差营销(皇帝同学请不动的高人)成功出圈。历代文人只会在景点刻"到此一游",却看不透这套古代营销学的精髓。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历史话题用生活化的比喻说透,既调侃了跟风题诗的文人,又揭示了名声传播的底层逻辑,就像现在说"你以为网红真在分享生活?其实都在立人设"一样犀利。

王逵

(991—1072)开德府濮阳人,字仲达。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为广济军司理参军,历工、刑、兵三部郎中,知数十州事。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无为,故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尤笃于好善,民遇饥荒赖其济而活者甚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