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衡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
前两句写登山前的准备和登山行动。"濯罢沧浪足"是说在沧浪水中洗脚,暗含超脱世俗之意;"来登寿岳峰"点明目的地是衡山(寿岳是衡山别称)。
中间四句写登山所见。三四句用"飞光""古翠""快涧""秋风"等意象,勾勒出衡山壮丽而充满生机的秋景。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忠烈祠冷清寂寥,与山下广场上热闹的红色歌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当代人对历史的遗忘。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看着这片碧绿的故土,作者发出"谁还会来祭奠英雄"的感叹,表达了对英雄被遗忘的痛心,也隐含着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评。
全诗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的对比,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赞美山河壮丽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历史记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