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烂柯山
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聊见宇宙阔,遂令身世闲。
清辉赏不尽,高驾何时还。
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
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
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
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清辉赏不尽,高驾何时还。
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
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
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
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寻仙的奇幻之旅,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一步步登上春日的山岩,越爬越高,直到站在最远的山顶。从这里眺望,他忽然感觉宇宙如此辽阔,自己的烦恼都变得渺小了。山间的美景让人看不够,但诗人突然想到:那些传说中的仙人驾着云车,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接着诗人看到惊人的景象:一座千丈高的天然石桥(烂柯山传说中的"石梁")耸立在林海之上,像彩虹般横跨山谷。他仿佛踩着红霞穿过云端,影子在云中舞动。虽然一路上想寻访修道之人,却发现山中空无一人。诗人继续探索,在幽深的小路转弯处,光线突然变得清澈透亮——原来不知不觉已进入仙境。
最神奇的是,诗人在这里偶遇了传说中的"棋圣"(指烂柯山王质遇仙观棋的故事)。直到今天,这些仙人的踪迹依然能让人心灵宁静。诗中最后出现的"沙门"(修行者)形象更添神秘:他们来自何方?为何携手消失?只有当人真正进入这种超然境界,才能理解什么是永恒的宁静。结尾处仙人时而在罗浮山现身,时而又白日飞升的描写,让整首诗笼罩在亦真亦幻的氛围里。
全诗通过登山过程层层递进:从现实的山景,到恍若仙境的体验,最后达到心灵的超脱。诗人用"烂柯山"这个著名仙话为背景,把登山变成了一场精神修行,告诉读者:当人放下执念融入自然时,平凡世界也会显现出神奇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