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品德高尚的隐士陈全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理想。
前两句用"古之天民"形容陈先生像古代贤人一样,能屈能伸——隐居时像卷起的画卷般低调,出仕时则如舒展的画卷般施展抱负。"不欲斯民终缺陷"表明他不忍看百姓受苦,所以主动承担起教化世人的责任,就像生活在理想社会唐虞时代的圣贤。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达期待:百姓像盼望东晋名相谢安(安石)那样期待陈先生出山,他的学说(吾道)就像战国虞卿的著作一样能教化世人。虽然隐居生活(丰草长林)很惬意,但他更愿做滋润万物的春雨,让天下人都能安居乐业(皆耕锄)。
全诗通过"卷舒自如的画卷""滋润万物的春雨"等接地气的比喻,把陈先生既能享受隐居之乐、又心系苍生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最后"雨霖天下"的愿景,传递了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